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位于必赢国际官方入口一号楼四、五层,已具有80多年历史,保存着20余万件珍贵的动植物标本,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动物标本近6万多份,展出动植物标本6600多份。这些标本采自我国沿海地区和大陆各省市(区),已知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标本74种,二级保护动植物标本140种。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联合必赢国际官方入口“万物含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出的“湖师标本馆”系列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动植物标本相关知识,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灵长目猴科叶猴属动物,别称乌猿、乌叶猴。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4日)一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濒危(EN),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标本馆有黑叶猴标本4件,来源于八十年代的长沙动物园,图1是由梁启燊和王义铁老师共同制作的标本。
图1 必赢国际bwin登录动植物标本馆黑叶猴标本
一缕直冲云霄的黑毛
两颊形似胡须的白毛
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它就是飞檐走壁的岩栖者——黑叶猴
行动敏捷 善于攀爬
它活跃在岩石峭壁上
残酷的生存法则
是为了种群的更好延续
图2 黑叶猴主要外形
主要特征
major feature
黑叶猴体型纤瘦,头部较小,尾巴和四肢细长,体长为48-64cm,尾长80-90cm,体重8-10kg。它的头顶有一撮竖直立起的黑色冠毛,枕部有2个毛旋,眼睛黑色,两颊从耳尖至嘴角处各有一道白毛,形状好似两撇白色的胡须。全身包括手脚的体毛均为黑色,背部较腹面长而浓密,所以又被叫做乌猿。臀部的胼胝比较大,尾端有时呈白色。雌兽在会阴区至腹股沟的内侧有一块略呈三角形的花白色斑,为区别雄兽和雌兽的主要特征之一。
图3 黑叶猴形态
生活习性与栖息地
life habitat and habitats
黑叶猴喜爱群居,每群一般为3-10只,较大的群体约有20只左右。通常在树木的上层活动、采食,很少下地,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和较为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大约为3-5平方公里。阴、雨天活动范围更小。
黑叶猴的警惕性很高,每天黄昏进洞之前都由群体中担任首领的雄兽率先入洞观察,没有发现异常时,其它成员才依次而入,最后进洞的是怀孕和带有幼仔的雌兽,天黑以后便不再出洞活动。
黑叶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有人认为它仅以嫩叶为食,所以被称为叶猴,事实上,它不仅采食嫩叶,也吃嫩芽、茎、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喜欢吃的植物有木棉、无根藤、莴苣笋、女贞、沙梨、荔枝等20多种。最喜食的有蔷薇科、葡萄科、猕猴桃科等的种类。
黑叶猴是比较典型的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树栖叶猴。主要栖息于江河两岸和低山沟谷地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栖息生境的海拔高度在600-1200m之间。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繁茂,灌木丛生,山势险峻,岩洞较多的石灰岩地区。黑叶猴行动敏捷、轻盈、善于攀缘、跳跃,在人兽罕到、生有稀疏树木的悬崖峭壁则是他们活动觅食的主要场所。夜间则栖息于悬崖峭壁间的天然岩洞内。生活于分布区北部的黑叶猴体毛较长而密,到了冬季在皮下聚积有较厚的脂肪,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图4 黑叶猴进食
繁殖与分布
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黑叶猴的发情交期多在秋冬季节,雌兽的生育期多在从12月至翌年3月的冬春季节,4-5岁性成熟,成年个体一年四季都有交配行为,受孕率较高是在夏秋季,孕期180天左右,多在春季产仔,其他季节也可见到幼仔。哺乳期约6个月。一般每胎产1仔,偶尔有2仔。黑叶猴的寿命为1-12年。
黑叶猴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沿海和内陆边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丘陵及河谷两岸的山地,其分布大致与石灰岩的分布相吻合。见于中国和越南。
中国分布于广西自治区左江以西的地区及贵州省。贵州省分布在绥阳、正安、道真、务川、桐梓、沿河、兴义、安龙、册亨、贞丰、六盘水等县(市)。
图5 黑叶猴日常生活
现存数量和致危原因
current quantities and
causes of danger
目前全球野生黑叶猴数量仅2000多只,在越南和中国的贵州、广西、重庆等地生存,其中约1500只生活在中国。
其致危原因主要是战争、非法捕猎、生境丧失、人为活动、无节制地利用等等,导致黑叶猴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图6 黑叶猴栖息
保护措施
safeguard procedures
1.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黑叶猴的栖息生境,加强对天然林和本种栖息地的保护;
2. 宣传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制止在保护区内外对黑叶猴的偷猎;
3. 妥善规划好地方经济和自然保护的协调发展;
4. 严格控制包括保护区在内对本种开展饲养繁殖,以免破坏野外种群的稳定。
图7 黑叶猴育雏
参考文献:
1. 廖荣,陆施毅,黄中豪,李友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觅食行为的比较[J].兽类学报,2021,41(04):406-415.DOI:10.16829/j.slxb.150470.
2. 史芳磊,李明,牛克锋,关权安.黑叶猴 悬崖上的岩栖者[J].森林与人类,2016(07):114-119.
3. 王爱龙,黄恒连,冯汝君.石山精灵黑叶猴[J].森林与人类,2010(12):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