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位于必赢国际官方入口一号楼四、五层,已具有80多年历史,保存着20余万件珍贵的动植物标本,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动物标本近6万多份,展出动植物标本6600多份。这些标本采自我国沿海地区和大陆各省市(区),已知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标本74种,二级保护动植物标本140种。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联合必赢国际官方入口“万物含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出的“湖师标本馆”系列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动植物标本相关知识,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绿孔雀(学名:Pavo muticus)是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鸟类,别名爪哇孔雀、越鸟、龙鸟。绿孔雀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濒危物种(EN)。
目前标本馆有一件绿孔雀标本,来自长沙动物园。此标本在六十年代由梁启燊教授制作,现存放于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
图1 必赢国际bwin登录动植物标本馆绿孔雀标本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千古传颂的乐府诗中,它是爱情的象征。绿孔雀,既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承载了人们的万千思绪,又是中国唯一的原生孔雀。让我们一起走进,百鸟之王——绿孔雀。
图2 绿孔雀外形
主要特征
major features
绿孔雀羽色极为华丽,雄鸟全长约140cm,雌鸟长约100cm,体重7~8kg,通体羽毛以翠绿色为主。雄鸟头顶耸立一簇冠羽,约11cm。冠羽中部辉蓝色而具翠绿羽缘;前部为鱼鳞状,呈辉亮的蓝绿色,有时具浅蓝紫色光泽。后颈、上背和胸呈金铜色,羽基暗紫蓝色,并具翠绿色狭缘,常部分显露于外,尤以下颈和胸为著。尾上覆羽多达100~150枚,并延长为尾屏,是雄鸟最具代表性的形态特征,尾羽较短而呈黑褐色,隐于尾屏之下。近羽端有椭圆形眼状斑。雌鸟无尾屏,亦远不如雄鸟羽色鲜艳。背部和腰部暗褐色,具黄铜色或绿色光彩。尾黑褐色,微缀褐白色横斑和羽端。眼周围具有浅钴蓝色裸区,颊部裸区呈鲜艳钴黄色。嘴峰黑褐色,下嘴较淡;跗蹠和趾黑色,雄鸟跗蹠后部具有一长距,是打斗的利器。
图3 绿孔雀在水源地觅食
生活习性与栖息地
life habits and habitats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尤其喜欢在疏林草地、河岸或地边丛林以及林间草地和林中空旷的开阔地带活动,不喜欢过于浓密的热带雨林。
常成群活动,多由一雄数雌和亚成体组成小群,有时亦见单只和成对活动。善奔走,不善飞行,行走时步履轻盈矫健,行走姿势一步一点头。疾走时像奔跑一样,一般在逃避敌害时多大步急驰,逃窜于密林中。通常很少起飞,但向下滑翔时亦飞得很快。白天活动,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上树或在林中阴凉处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性机警,胆小怕人,活动时不时抬头观望周围动静,发现人时,老远即逃走或鼓翼向远处飞去。鸣声高而洪亮。
迁徙:留鸟。
食性:食性较杂,主要吃川梨、黄泡果实、幼树枝叶、芽苞、蘑菇、草子、豌豆、稻谷等植物和农作物,也吃蚱蜢、蟋蟀、蛾、白蚁、蝽蟓、蚯蚓、蜥蜴、蛙等动物性食物。常成5~10只小群边走边觅食,尤以清晨和临近傍晚时觅食活动较为频繁。
图4 绿孔雀滑翔
繁殖与分布
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绿孔雀的繁殖在云南的原生栖息地通常在3~6月进行,2月中下旬即出现求偶行为。求偶时几只雄鸟围绕1只雌鸟进行求偶炫耀,有时甚至发生格斗,孔雀的求偶炫耀颇具特色,雄性尾屏面向雌性展开,展示华丽的翠绿及眼状斑等,并不断抖动,发出“沙沙”声,即民间所说的孔雀开屏。
绿孔雀不擅营巢,常在茂密的灌木丛或高草丛间挖一浅坑,铺以杂草、枯枝、落叶、羽毛等巢材,非常简陋。雌鸟一般每天于黎明产下1枚卵,一般窝产5~6枚。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不参与孵化,27~30日孵出雏鸟,同窝雏鸟出雏时间一般相差不超过1天。雏鸟孵出后即可跟随雌鸟觅食,感觉有危险时雏鸟有躲于雌鸟翅下的行为。雄性幼鸟经3年长出与成鸟相同的体羽及尾屏。笼养绿孔雀繁殖期主要行为是休息行为,其次是取食、繁殖、游走等行为,野生绿孔雀用于搜寻食物、取食、警戒和社群行为占去更多的时间,而笼养绿孔雀具有充足的食物,相对安全的取食、休息的环境,以致搜寻、取食、警戒和社群行为相对减少,而休息行为相对增加。
原生种分布: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地区、西南部思茅地区、南部红河地区和中部楚雄地区。
已灭绝区域: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
图5 绿孔雀交配行为
现存数量和致危原因
current quantities and causes of danger
种群数量:2013~201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近5年内,绿孔雀在历史分布的34个县市中,仅11个县市的14个地点有绿孔雀野外记录,种群数量估计不足500只。2015~2017年,滑荣等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据国家林草局发布的绿孔雀最新种群调查数据:目前云南绿孔雀种群数量仅为485~547只。
致危原因:人类的直接干扰和栖息地丧失是绿孔雀面临的最主要威胁,而且这两种致危因素通常协同作用。另外,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迫使野生绿孔雀到农田生境觅食,不但使绿孔雀被偷猎的风险大大增加,而且使其容易受到农药、包衣种子(为了防止病虫害在播种前混合了农药的种子)、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威胁,加剧了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带来的连锁反应。偷猎被认为是东南亚一些地区绿孔雀区域性灭绝的首要因素,近期的研究表明,人类干扰而非气候变化是中国野生绿孔雀在其历史分布区大面积消失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保护措施
safeguard procedures
1、生境恢复。绿孔雀多栖于海拔2000m以下的热带、亚热带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及灌丛附近的开阔地,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根据绿孔雀的生境选择和食性,可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植被类型的修复和保护,为绿孔雀的就地保护提供基础条件。
2、减少农药的使用。
3、加强林业执法打击力度。相关部门要坚持“以打促防,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形成一整套针对猎杀、贩卖野生动物的高压态势,对非法猎杀和贩卖绿雀行为做到零容忍,加大监管力度。
4、加强科研监测工作。与科研团队及高校合作开展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及监测工作,开展以生境恢复为主的就地保护。同时,也尝试进行绿孔雀驯养繁殖回归实验,并做好迁地保护和绿孔雀救助的准备工作。
图6 绿孔雀开屏
参考文献:
[1] 宋志勇,李艳杰.西双版纳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04):136-139+143.图6 绿孔雀开屏
[2] 付昌健,邱焕璐,宇佳.中国绿孔雀濒危现状及其保护[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01):233-239.DOI: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19.01.040.
[3] 杨晓君,孔德军,吴飞,单鹏飞.中国绿孔雀的种群现状与保护[C]//.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出版者不详],201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