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隶属于鸡形目( Galliformes), 雉科(Phasianidae) ,角雉属( Tragopan )。体形近似家鸡,一种头上长角的雉,又被叫作角鸡、吐绶鸟、寿鸡,当地人称其为山鸡。虽然深居山林,但却被认为是“鸟中大熊猫”,数量稀少,罕见而珍贵。1857年由英国人古尔(J.Gould)在中国福建西北部发现并命名,属《国际濒危物种公约》附录Ⅰ种类,全球性易危鸡类之一。我国特产濒危雉类,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体长约50-65厘米。雌雄异色;雄鸟上体栗褐色,散布具黑边的淡黄色卵圆形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尾羽黑褐色,密布不规则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喉部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雌鸟通体灰褐色,密布黑、棕黄斑纹及白色矢状纹【1】。
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山地森林内海拔 800~1400 m 的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内,那里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典型栖息地植物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蔷薇科、杜鹃花科等。为地栖性鸟类,迁移能力差,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对栖息地依赖性高,抗干扰能力较差,行动比较迟钝,飞翔力也不强,只能作短距离的飞行。白天在地面上活动,活动时间9点到下午3点,夜晚在树枝上过夜。以植物种子和果实为食。
繁殖期3-6月,雄鸟将头上的角高高地竖起,肉裙也充血膨大展 开围在胸前,一边抖动一边鸣唱,在雌鸟面前炫攀挑逗。雄鸟之间还经常为争夺雌鸟而激烈争斗。雌雄配对后,在地面找一个僻静的凹坑,领些杂草,非常简陋的窝内产卵。每年的3月中旬开始产卵,卵为深棕色或灰棕色,产卵一直持续到6月,每次产卵为6-14枚,孵化时间为28天,由雌鸟负责孵卵和哺育幼鸟,在此期间惧怕雄鸟干扰【2】但是它的天敌很多,鸟卵经常会被松鸦、蛇等天敌偷吃,所以繁殖成功率仅10%左右。早成鸟,雏雉破壳后,在雉妈妈温暖的身体下,待几个小时,羽毛变干,就能随妈妈离巢下树觅食。
分布于湖南东南部、浙江南部和西南部、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部, 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主要威胁因子:一是栖息地片段化严重;二是天敌;三是繁殖期的低温多雨和潜在的冬季凝冻冰雪灾害;四是人类活动干扰。近几十年来,随着低海拔地带进行的林业采伐、毁林开荒、兴修公路和乡镇建设等人为造成的干扰,使其分布范围不断向中、高山地带退缩,并严重分割,原本成片的森林形成了一个个斑块,动物的家园破碎化,好像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岛岛之间难于沟通,时间长了势必造成近亲繁殖,威胁到黄腹角雉的生存和遗传多样性【3】。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黄腹角雉,我国建立了30个黄腹角雉的自然保护区。即浙江省的黄腹角雉自然保护区6个,分别是分别是牛头山、箬寮舰、凤阳山-百山祖、九龙山、古田山、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福建省的黄腹角雉自然保护区15个,分别是云中山、武夷山、万木林、安溪云山、南靖南亚热带雨林、染野山、戴云山、天宝岩、陇栖山、茫荡山、牙梳山、峨嵋峰、闽江源、九阜山、圭龙山自然保护区;江西省的黄腹角雉自然保护区4个,分别是武夷山、官山、九边山、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湖南省的黄腹角雉自然保护区5个,分别是黄桑、桃源洞、莽山、紫云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等【4】。旨在加大黄腹角雉的保护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参与保护意识。
必赢国际bwin登录动植物标本馆有黄腹角雉标本4件,其中雌雄一对,八十年代购买于福建福州。另外2个的黄腹角雉标本由我院沈猷慧教授1984年在湖南郴州宜章采得并制成标本,2000年在动物学研究中《湖南省鸡形目鸟类及其分布》一文有记载。沈先生发现黄腹角雉除了湖南郴州的宜章有分布外,还见于炎陵、汝城、江永、临武、新宁等南岭山地,生活在800-1600m常绿阔叶林带。由于在南岭山地一带连续分布,因此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黄腹角雉分布连成一片,比原记录向西扩展达到雪峰山地区。黄腹角雉标本均保存在必赢国际bwin登录动物标本馆。
参考文献
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995,中国鸟类图鉴【M】75-76.
2. 李立,朱开明,姜卫星等.黄腹角雉的笼养生态学研究.湖南林业科技,2001,28(2):78-80.
3. 张雁云.黄腹角雉研究概述. 动物学杂志 2005, 40(1):104-107.
4. 张波.中国的角雉自然保护区,中学生物学,2005,21(9):8